要留話請記得點選文章標題。

9月 22, 2005

我們的崇拜-差別在哪裡?

記 得剛開始進入衛蘭時我遇到一個問題:崇拜的音樂到底是要讓人很high還是很calm—換句話說,就是敬拜讚美式的崇拜與傳統崇拜的拉扯。那時聽到的批 判(或者稱為反省)總是說崇拜不應該淪為只是讓人來得到一些情感的抒發、或感受狂喜的氣氛。在漸漸瞭解看似非常古板且沒有變化的崇拜程序,其實裡頭藏有先 人的智慧與微妙份量的神學意涵之後,我對於傳統崇拜真的越來越喜歡。我開始喜歡按著程序單進行的崇拜,覺得自己好像在參加一場公演的戲碼,而自己也是戲碼 中的一個角色。我必須說,我真的喜歡這種崇拜方式,而我們也正在運用我們智慧,讓這種雖說是傳統的崇拜方式,在新的時代中有另一種符合潮流的轉化。

但 是,最近我在思考,其實,如果崇拜的方式沒有辦法讓我在處於教會這建築物之外的地方,表現出基督徒的樣式,或者活出活的信仰,那麼其實這種崇拜方式,對我 來說,也只是另外一種讓我單純得到心理慰藉(或亢奮)的儀式。這樣的「儀式」,跟看場電影、上個網或者與三五好友聊天得到舒暢的感覺可能相差不多,而自己 認為崇拜帶來的神聖性或者對社會的使命,其實也只是欺哄自己的謊言。崇拜,好像不是在那一段一個半小時的事情而已。

我必須引述一位人士所 說的:「崇拜是日常生活的集合。崇拜是我們對上主呼召的回應。崇拜就好像把我們在六日之內的所作所為總括一次當成獻祭擺上的時刻」。我必須承認我現在沒有 辦法達到。我的生活品行思考言行靈修等等,都沒有符合上面所述。我對崇拜的理解似乎也只停留在「今日我來認罪,懇求上主釋放我,讓我繼續在下週有犯罪的容 量」的階段。很悲慘是不是?這樣,其實不管哪種崇拜,對我來說都無相差,崇拜只是某種安慰自己的方式。

如今,請你也思考崇拜對你來說是什 麼樣意義?我喜歡某種崇拜方式是因為我能在崇拜之後重新得力面對日常生活的挑戰?還是在崇拜之後我能夠減少一絲絲愧疚,因為我達到某部分上主的要求?或許 每個人所喜愛的崇拜型式不同,我們應該彼此尊重且互相學習對方的長處。此時此刻問問自己,在一星期中其他的日子,我們怎樣也過著如同正在崇拜的生活?崇拜 如何好似我們平日精心而擺上的祭品,平日的生活如何好似我們崇拜中回應上主呼召的表徵?花的時間,想一想。

9月 18, 2005

更正版本

丹麥人為教會與國家分離而爭辯
斯德哥爾摩訊(ENI)。丹麥教會表明在不久的將來可能解開他們幾世紀以來與國家政府的關係,進而重新定義教會與國家政府的關係。由丹麥路德宗教會國際關係議會發表的新聞刊物中指出,許多關於放鬆教會與國家關係的論點現正被熱烈辯論中。[ENI-05-0658]

教會機構急派援助給「美國海嘯」的受害者
紐約訊(ENI)。在颶風卡崔娜侵襲紐澳良市與大片墨西哥灣地區的一週之後,教會運作的救援組織正在加快腳步,幫助那些可能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自然浩劫的倖存者。密西西比與路易斯安那洲會督、美國國家教會協會主席Thomas Hoyt Jr這樣說道「這可真是美國版的大海嘯」。[ENI-06-0661]

路得宗領袖在聖地支援卡崔娜救援行動
伯利恆訊(ENI)。世界路德宗聯盟主席Mark Hanson主教鼓勵路德宗信徒們對於颶風卡崔娜的災民慷慨解囊,就像他們當時對於南亞海嘯破壞的地區一樣。眾多教會與宗教機構們對於美國受災最嚴重地區均提供幫助,Hanson主教也是其中之一。Hanson主教同時是美國普世路德宗教會的領袖,八月三十一至九月六日間於伯利恆與世界路德宗聯盟各地領袖開會,該聯盟勢力龐大擁有六千六百萬信徒,他於會議後傳遞如此信息。 [ ENI-05-0660]

路德宗領袖期待政府花費更多金錢對抗愛滋
伯利恆訊(ENI)。世界路德宗聯盟的領袖們催促期會員教會的成員於各地政府討論對抗疾病基金的同時,請求政府增加對抗HIV/AIDS的資源。當倫敦正籌備的全球對抗愛滋、結核病與瘧疾基金會的同時,世界路德宗聯盟的議會主體在九月五日於伯利恆正式通過HIV/AIDS專案活動報告。[ENI-05-0662]

加拿大日本合作之電影於蒙特婁榮獲普世獎
蒙特婁訊(ENI)。電影窯焚”(Kamataki)在蒙特婁世界電影節中獲得天主教人道精神獎。加拿大導演Claude Gagnon獲得獎牌與獎狀。他的電影描繪年輕的日加混血兒自殺未遂,於修養期間復時,被送往日本向叔叔學習傳統的製陶技術的故事。評審團讚揚此片不僅展現卓越的藝術成就,也是一段述說當兩種文化結合時,所併發的創作及治療潛能的精彩故事。[ENI-05-0668]

哈哈哈

哈哈哈...意外找到的圖

從真雨人(Real Rainman)談形形色色的白癡學者與自閉學者

從真雨人(Real Rainman)談形形色色的白癡學者與自閉學者
作者:吳永怡  『孤獨症(兒童自閉症)康樂園』  

壹、前言

很多讀者均曾看過電影"雨人"Rainman),男主角是曾得過失語症(Aphasia),現正走紅國際影壇的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與1996年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新科得主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雨人"乃是真實故事改編成電影,真正的雨人(Real Rainman)金.皮克(Kim Peek)與其父法蘭.皮克(Fran Peek)目前居住於猶他州鹽湖城(Salt Lake City, Utah)的幕雷(Murray),達斯汀.霍夫曼為了拍攝電影"雨人",曾經與金(Kim)同住一星期,模仿其言行舉止並瞭解自閉症患者之特性。
金集多種變態於一身,除了具有智慧上的缺陷(智慧障礙),性格上的怪異與情感上的障礙(自閉症)以外,他更是一個機械記憶能力超強的天才。金的總智商約87 (±3),然而根據心理學家與教育學家之推估,他的記憶智商約達220,幸虧他有高達220的記憶智商,始能將總智商提高到87(±3),如果他的記憶智商只有87(±3)時,他的總智商可能會低到智力測驗無法測得,他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重度或極重度智慧障礙者,其個別間差異之顯著,舉世無匹。其個別內在差異落差之大,亦罕見于人類,金是一位典型的白癡學者(Idiot Savant)與自閉學者(Autistic Savant)。

貳、何謂白癡學者或自閉學者

白癡(Idiot)或(Idiocy)系源自希臘字的Idiotos,意指無法在公共生活上承擔責任的人(陳榮華,民81),白癡學者(Idiot Savant)一詞系一百多年前由英國醫師蘭登.道恩(Langdon Down)所創用,當時白癡(Idiot)一詞並沒有很強烈的負面意義,是可以接受的醫學與心理學名詞,用以描述智力功能極低的兒童。儘管近三、四十年來,智慧障礙之定義,迭有新解,但白癡一詞是指現今教育界、心理學界、醫學界與社會學界所謂重度與極重度智能障礙者,殆無疑義(吳永怡,1996)。
學者(Savant)一詞源自法語,是學習(To Learn)或學者(Man of Learning),個人擁有豐富的學識,或在某個學術領域中有傑出成就之意。白癡學者與自閉學者是智能障礙與自閉症兒童及青少年中特有的現像,至今尚未有精確的定義。
霍維茲(Horwitz, 1965)認為:"智力低於正常而在其他心理功能方面有高度發展者",即為白癡學者。
崔佛特(Treffert, 1989)指出學者症候群(Savant Syndrome)是個人存在主要的心理疾病或嚴重的智慧障礙,但卻擁有與他的障礙全然相對的,超過一般人的心理運作能力。依照崔佛特學者症候群之定義,衍生出兩個術語,必需加以厘清。
醜榮之等(1990)指出那些個別智力明顯低下,但在某一方面記憶能力與智力操作能力卻特殊發展,遠遠超過常人,成為特殊的兒童或少年,都可叫做白癡學者。
一、 白癡學者(Idiot Savant):是個人存在嚴重的智慧障礙,但卻擁有與他的障礙全然相對的,驚人的心理運作能力。
二、 自閉學者(Autistic Savant):是個人存在主要的心理疾病或性格異常,或情感障礙(如自閉症),但卻擁有與他的障礙全然相對的,驚人的心理運作能力。部份自閉症患者的認知能力,甚至於超出常人,具有極強數位記憶能力、美術、音樂等特殊能力,即為自閉學者。
參、形形色色的白癡學者與自閉學者

一、 記憶力超強的白癡學者與自閉學者
1. 真雨人金.皮克(Kim Peek
遠在一九四三年,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師肯納(Leo Kanner)發表"情感接觸的自閉障礙(Autistic   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ract"一文中,即曾提及保留智慧的自閉症呈沉思外貌,並具有良好的認知潛能,在有語言者常以極佳的記憶力來表現。金是一個典型的白癡學者與自閉學者,他是白癡、天才與自閉症的綜合體。他所擁有的特殊能力領域很廣,但大多與記憶有關。所有人口數超過八百之美國城市,金都能告訴你該市有幾號公路經過、那條鐵路或河流穿過市區或市郊、該市的郵遞區號,如果要看區域電視,應看第幾頻道。
當筆者于一九九五年七月十四日在美國州立北科羅拉多大學遇到真雨人(Real   Rainman)父子法蘭.皮克(Fran Peek)與金.皮克(Kim Peek)時,筆者趨前與金(Kim)談話,金除了緊緊抱住筆者反復直說:"你是一個好人。"而後雙手置於腹部前搓揉,並喃喃自語之外,對於筆者所提:"你住在那裏?"
"你從那裏來?搭飛機或搭火車?(電影中之雨人是不敢搭飛機的,但真雨人經過教育與訓練已敢搭乘飛機,其行為已有所改變)"‥‥等問題均問東答西、雞同鴨講,完全無法與之溝通。 法蘭:"吳先生,你從那裏來?為什麼來美國?"
筆者:"我來自臺灣,是北科羅拉多大學一九九四到一九九六年之交換訪問學者(Faculty Exchange Scholar)。
法蘭"你來自臺灣那個地方?"
筆者:"我來自臺灣彰化。"
法蘭轉向金說:"Kim,吳先生來自臺灣彰化。"
金立刻轉頭對筆者說:"臺灣是中國第一大島,位於中國東南外海,彰化在臺灣西部,台中之南。"金之表情就像是小學生在背書。筆者甚感驚訝!即補充道:"彰化縣埤頭鄉",金對於彰化縣內之鄉鎮則一無所知。
法蘭:"吳先生,請問你何年何月何日生?"
筆者:"我生於一九五五年五月八日,有何指教?"
法蘭轉向金說:"Kim,吳先生是一九五五年五月八日出生的。"
金立刻轉頭對筆者說:"你要在二○二○年五月八日退休,那一天是星期五。"
2. 喬治(George)與查理斯(Charles)霍維茲等人(Harwitz, 1965
曾報告一對很有名的二十四歲同卵雙胞胎喬治(George)和查理斯(Charles),兩兄弟的智商分別是六十與七十左右,均屬輕度智能障礙。由於家人受不了他們的怪異行為,當他們九歲時被送到列契渥斯村(Letchworth Village),這是一所位於紐約州希爾斯(Thiells, N.Y.)的州立精神醫院。院內醫生在對他們進行研究時問到:
2020年的那一個月的第一天是星期五?
兩兄弟想了幾秒後答道:"三月、二月和十一月。"
醫生再問:"有那些年的四月二十一日是星期日?"
答:"195719631946年。"如果不按年代次序排列,答案反而迅速而正確。
他們的數學能力極為貧乏,即使簡單的算術計算也很有問題。但是對於日期的推算,卻表現出超人的特殊才能。
3. 肯尼士(Kenneth
崔佛特(Treffert, 1989)指出:肯尼士(Kenneth)實足年齡三十八歲,心理年齡十一歲,識字不多,但他能告訴你美國每一個人口數超過五千的大小城鎮美國排名前兩千的各大飯店之名字,房間數及所在位置,統計三千座山與河流以及大約兩千件主要的發明和發現。

二、音樂特殊才能白癡學者

1.蕾絲莉(Leslie Lemke)
    蕾絲莉(Leslie Lemke)從未受過正式的音樂訓練,直到她十多歲時,首次聽到柴可夫斯基(Peter Tchaikovsky, 1840-1893)的降B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她毫不猶豫並且流暢的在鋼琴上彈出。她可以用鋼琴彈出任何她聽過的音樂,無論它有多長或多複雜,而且可以記住長達一年之久。然而她不能握住刀叉,湯匙或碗筷吃飯,缺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當你對她說話時她很少能重複你的語句,連鸚鵡式的模仿都感困難。她是一個重度智慧障礙,視覺障礙與腦性痲痹患者。(Treffert, 1989) 19801119日華德.克朗凱(Walter Cronkite)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晚間新聞結束時特別介紹她。薛佛(Morley Safer)"60分鐘"節目,於19831023日曾予報導,而後蕾絲莉在聖地牙哥、紐約、芝加哥及其它城市展現她的才華,多家電視網亦相繼播出她的演奏。隔年受邀至挪威為皇太子哈樂德(Crown Prince Harold)及太子妃莎妮雅(Crown Princess Sonja)演奏。挪威著名鋼琴家貝克蘭 (Kjell Baekkelund)很驚訝於蕾絲莉居然只用九個手指演奏,左手小指幾乎沒派上用場。
2.約翰(John)
   約翰,38歲,重度智能障礙,右手嚴重癱瘓,視覺障礙,同時是癲癇患者。15歲即住進安大略杉泉(Cedar Springs,  Ontario)的教養院中。雖然多重障礙卻具有令人驚訝的歌唱與鋼琴彈奏特殊才能,因為右手癱瘓,所以他彈的是"一手"好琴(只以左手演奏)。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 Ontario)查尼斯 (Charness, Clifton, and MacDonald. 1988) 等曾仔細的觀察研究他,三位教授將他稱為單一學者(Mono-savant)亦即障礙者在單一領域中發展高度的技巧。 約翰出生時早產三個月,體重僅960公克。在當時幾乎所有的早產兒都在保溫箱中供氧,不幸的是他因晶體後纖維增生症而全盲。他的口語溝通技巧很差,經常是鸚鵡式的仿說。
   查尼斯等(Charness, et al., 1988)指出:他對金錢、時間沒有概念,不會刷牙,刮鬍子和梳頭。但可自行穿衣、洗臉。雖然能以湯匙自行餵食,但是功能極差,以致于無法給予魏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的測驗。 約翰在兩歲時開始對音樂有興趣,祖母花很多時間彈琴給他聽並陪他,鼓勵他學祖母歌唱,約翰喜歡練習,偶爾半夜醒來也高歌幾曲,有時則全天與鋼琴為伍,八歲時他已能用左手彈得一手好琴,同時他也學習口琴,音準完美無缺。他彈奏的曲子包括百老匯音樂、爵士樂、古典音樂、歌劇和流行音樂,彈奏歌曲時可以轉調也可改變唱奏風格。
三、美術特殊才能白癡學者
1. 山本吉彥(Yoshihiko Yamamoto)--日本的另一個梵谷 澤西市州立學院(Jersey   City State College, New Jersey)的森島明 (Akira Morishima,1974)曾介紹一位極為著名的日本藝術家---山本吉彥。山本是一位水腦症兒童,六個月時發現腦水腫,成為重度智慧障礙者,直到六歲還無法完成大小便訓練,也不會說話,因為山本具有嚴重的聽力損失,導致語言障礙,所以被安置於啟聰學校,十二歲時他的心理年齡大約只有三歲,智力測驗結果智商23左右。山本在國中入學面談時,還無法回答諸如:"你叫什麼名字?""你從那一個學校畢業?"等簡單問題,也不會寫日本字母,精神心理學家的報告認為山本沒有接受教育的潛能,他的老師川崎孝(Takashi   Kawasaki)雖曾提供助聽器但被拒絕,他好像比較喜歡無聲世界,醫學專家,聽障教師和川崎的努力,對於提升他的語言功能均告無效。既然他不喜歡語言治療,川崎鼓勵他每天用圖畫來描述他的生活,就像以圖畫來寫日記一樣,山本畫圖日有進步,老師為他編制特別強調繪畫的個別化教學設計,因此山本與當初入學時相比,顯然活潑多了。雖然他的語言能力進展十分有限,但是在老師協助下,他可以在圖畫上加注說明。
  山本在班上的表現比川崎預期要好的多,與其他人不同,他沒有破壞行為。事實上,他可以如佛像一般,坐在他的座位上好幾小時不吵不鬧。山本嚴重的聽覺障礙與語言障礙讓老師束手無策,慢慢的,老師發現他開始微笑,然後會抄黑板上的字母,並寫他的名字。他最喜歡的工作是從書本或雜誌上抄畫一成不變的卡通漫畫,於是他的老師試著用山本的畫作做為與他溝通的工具。他最愛的主題是城堡與船,有一天川崎很驚訝於他精確的名古屋城素描,他把山本的一些作品送到名古屋去比賽,竟然得了第一名,川崎甚至要求多家銀行與商店購買山本的作品,以便籌湊基金來支助他購買美術材料,山本的畫作開始受到注意,並被轉化成版畫印刷,他的技巧日益精進,作品開始發售而聲名大噪。以日本版的斯比智力量表施測, 山本的智商從未超過47,但他的視知覺 (Visual Perception)與記憶力卻在平均以上,使用其他測驗也得到類似的結果。山本在智慧不足學校接受十五年的訓練,發展出繪畫特殊才能,被譽為日本的另一位梵谷(Another Van Gogh of Japan).其畫作先後在美國,日本等地展出。
2. 山村(Yamamura) --指畫昆蟲白癡學者
  1977年在愛阿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時,森島明與布朗(L. Brown)又介紹一位名叫山村(Yamamura)的美術特殊才能白癡學者,山村四歲時得痲疹與百日咳,一度病情危急,七歲時患白喉,兩次疾病導致說話與語言發展嚴重遲緩,伴隨適應行為損傷,他的媽媽從未與他有語言上的溝通。事實上,山村直到十四歲才會叫"媽媽"。根據他媽媽的描述,鄰居經常抱怨山村偷摘他們院 子裏的鬱金香與小黃瓜,迫使他的媽媽不得不終止山村對於花卉植物的強烈興趣,轉而引導他到河岸上去搜集與捕捉昆蟲。由於他就讀的小學尚未設立特殊班,因此他上了兩年的普通班,所有學科的學習大多失敗,他的智商介於4853之間。山村進入特殊班後,他的老師茂次(Motsugi)很快就從他的畫作中發現,他畫蒼蠅與蝴蝶的技巧與他的智力不相稱。他對人沒什麼興趣,如果要他畫人,他經常漏畫手指,外套的扣子,或以單一線條當作腳。
  在教室中他不干擾別人,也從未與他人建立任何人際關係。但對於小動物及昆蟲卻有特殊感情。山村上學只做兩件事:追蹤、觀察小動物與昆蟲。山村經常離開教室去追蹤剛從窗邊飛過的蝴蝶,捉到之後才回教室,然後觀察注視幾個小時,他最喜歡的活動是觀察昆蟲與小動物,然後畫它。根據報導,除非他在注視昆蟲,否則他的注意力與記憶力很差。山村唯一的情緒反應發生在其他小朋友捉弄或干擾他所搜集的昆蟲或他自己畫不好昆蟲時。他的老師特別給他一面捕捉網並為他製作一個搜集小動物與昆蟲的籠子,山村在接受有計劃的繪畫教育後發展出繪畫特殊才能,成為一個指畫動物與昆蟲白癡學者。
肆、 白癡學者與自閉學者發生原因之探討

  一般認為白癡學者的普通智力因素(General factor,即G因素)是低度發展或發展遲緩的,而在某一個特殊智力因素(Special factor,即S因素)卻是高度開發的。也就是說大腦皮層的某種機能發展異常。
   美國加州有一組醫師正在研究金.皮克的腦部結構,目前所知金.皮克的腦膜與大腦中央溝均不明顯,出生前,母體懷孕情況良好,亦無濫用藥物,或抽煙酗酒。出生時他的頭比一般兒童大30%,同時他擁有一顆"一個半球的腦(One-hemisphere brain)。胎兒發育時的腦部傷害,使金的運動神經機能減低,但給了他特殊的記憶能力。 森島明與布朗提出假設,認為只有在普通的認知功能殘存的情況下縮小刺激範圍,可導致集中之反應。因此白癡學者與自閉學者的特殊才能大多聚焦於某一領域。 華東師範大學郭可敬,李丹教授曾研究一位白癡學者之成因時,竟發現該白癡學者對於麻醉劑的耐藥性極強,遠遠超過一般人。從而假設該白癡學者在神經化學存在特異性。 學者症候群發生之原因,迄無定論。直到今日,人類對於腦部運作之過程,神經傳導之路徑,生化物質之產生,仍存在有諸多盲點。這也就是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較難醫治的原因。
   為什麼他們具有各式各樣的顯著障礙 (包括:智慧障礙、視覺障礙、腦性痲痹、自閉症…等),有些人甚至於是多重障礙者,但卻具有驚人的特殊才能與心理運作功能。為什麼我們沒有感官上的缺陷或性格上的異常,但才能與心理運作功能僅止一般,真正的原因仍有待探討。 伍、結論 障礙兒童教育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希望所有障礙者能完全融合在我們的社會中,擺脫對於家庭、社會、國家之依賴。中國大陸、美國、日本、前蘇聯、與英法等國,均發現不少白癡學者,有些白癡學者更靠著他的特殊能力,解決了自身的經濟困難。身為特殊教育教師,我們應盡可能去發現他們的潛在能力,並予以訓練與教育,使障礙者都能充份發展,期能"人盡其才。

9月 13,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