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留話請記得點選文章標題。

12月 05, 2006

[轉貼]當孩子交了你不愛的朋友

當孩子交了你不愛的朋友

賴皮老師│諮商心理師

  青少年孩子最愛的是朋友,他們寧可為朋友兩肋插刀,也不願聽父母的忠告。陳媽媽近來發現孩子開始說髒話,甚而開始挑戰、反抗父母所說的,每每苦口婆心的相勸,換來的是孩子更多的叛逆與反抗,陳媽媽試圖用高壓的方式來規範,沒想到彼此的口角越來越多,甚至延伸到阿才近乎要離家出走的家庭革命事件。

  陳媽媽沮喪求助,懷疑自己沒有能力,甚至認為這是極大的羞辱,也不敢和別人討論,當他鼓足勇氣前來求助時,頓時發現阿才的反應並非特異,而是青少年正在發展自己、尋找自己、想作自己,當父母越是強制,孩子就越叛逆,繩子的拉扯會升高彼此的衝突,甚至繩子會出現斷裂的危機。

  賴皮老師先讓媽媽了解青少年孩子的發展任務及特質,他們開始尋找同儕的需求甚過父母的支持,渴望作自己成為一個受朋友、同儕歡迎的人;接著賴皮老師試邀請媽媽來扮演阿才的角色,讓媽媽瞭解孩子要的是父母的支持、理解,而不是一再地反對與禁止;青少年孩子其實也擔心自己,當父母只要拒絕要求時,他們也失去諮詢的對象,同時也面臨失去依靠與支持的孤單,反而更容易讓孩子失去判斷是非的概念,進而走上偏差之路。

  透過幾次的角色扮演,陳媽媽似乎越來越瞭解青少年的內心,他發現孩子外在的強壯其實彰顯的是內心的孤單與害怕,他們渴望作自己的強勢,內心卻是期待有所依靠與支持。陳媽媽改變自己原有的強制規範,開始瞭解阿才的朋友,也尊重阿才對朋友的描述與看法,「少說多聽」,必要時才給出一段精簡的回應,讓阿才有機會在事後沈澱與反芻;甚至鼓勵孩子邀請朋友到家中,透過殷切的招待讓阿才知道父母並不排斥朋友,反而有機會實際了解這群朋友的反應與真實狀態,透過陳媽媽的努力與堅持,尊重與了解,阿才終於學會如何分辨、結交對自己有益的朋友。

  畢竟,青少年期待的是被尊重,當你尊重他的選擇,他們也才有機會聽見父母具體的回應與建議,若家中有青少年的父母,不妨試著接近他們的生活,回憶自己曾經年輕的過程,參與他們活動,進入他們的世界,不妨學會和你的孩子作朋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